|
积分落户,最后一块坚冰开始融化编者按:作为特大城市的代表,北京在外地人落户问题上一向标准严苛,积分落户政策的推出意味着户籍制度最后一块坚冰也有了松融的迹象。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发展,户籍藩篱逐步被打破是大势所趋。 超大城市渐进式“开闸放水” 在户籍管理政策日渐开放的大势之下,北京积分落户征求意见稿的推出,意味着全国户籍制度管理最严格的首都实现了政策“破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虽然这些指标各具导向、落户难度不一,但无疑都为怀揣“大城市梦”的人群渐进性地“开闸放水”。 政策、现实与未来的要求 城区人口超过500万人的特大城市应该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允许外地人落户,这是国务院去年在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意见中的统一要求。特大城市有控制人口的现实考虑,但具体到那些多年在城市打拼、已经在城市安家落户或者子女出生在城市的人,给不给他们入户权利,事关公平公正,也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长远竞争力。积分落户其实不仅是造福外地人,也是城市着眼未来的明智选择。 是进步也要避免错误认识 相比于过去的“封闭”,北京的积分落户当然是进步,但也要避免强化几种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一:将公共服务和户籍进一步绑定,把户口当作享有公共服务的唯一途径。 正解:将公共服务尽可能和户籍脱钩,这才是实现权利平等、社会公平的有效路径。 错误认识二:北京政府积分落户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无犯罪记录”意味着落户北京的要求一下从“高端人才”降到了“无犯罪记录”? 正解:原来渠道狭窄的户口争夺现在变成了明规则下的大排名。这个排名方式可能比之前的方式阳光得多,但公平本身也意味着竞争性增加。 |